圖/花蓮農改場

雖然國人米飯攝取量不若以往,但稻米仍是國人傳統主食。為提高國產稻米的消費量,農委會花蓮農改場歷經7年時間,研發出米粒表面處理技術,以天然蔬果為染劑,透過乾洗米機、米粒表面處理加工設備整修白米門面,保留顆粒完整、乾淨的免洗米,再用連續萃取技術萃取出蔬果的天然色彩,噴覆於免洗米表面,成為令人驚艷的彩色米,並已成功技轉。

彩色米飯超吸睛拷貝

花蓮農改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邱淑媛表示,並非任何蔬果都適合萃取技術,目前成功萃取出的彩色米有紅、黃、綠、紫四種顏色,主要來自紅麴、薑黃、芥菜(葉綠素)及紅鳳菜(花青素)。 

花蓮農改場場長黃鵬表示,彩色米日產量約2公噸,除了蔬果,中草藥或其他營養成份未來也可以加以開發運用。彩色米已獲台灣發明專利,由於彩色米是以免洗米加工而成,在使用時可省略洗米程序,無須仿照一般稻米加水搓洗,如此反而會洗掉噴覆在米粒表面的蔬果成份,只要直接浸泡烹煮即可。

晶瑩剔透 粒粒飽滿的彩色米拷貝

技轉廠商劉建章表示,彩色米第一階段走網購通路與宅配,第二階段則主打餐飲通路;包裝大分每包300公克及600公克,規劃以伴手禮方式販售,售價將高於一般市售米約2-3倍,預計年底上市。

花蓮遠雄悅來大飯店主廚高得明認為,彩色米外型討喜,相當有亮點,而且主打花蓮在地米,未來規劃以主廚推薦菜方式推出各類彩色米中西式餐點,如燉飯、鴨肉捲、蘇喜及米布丁、米麵包甜點等,預計暑假期間推出新菜色。

彩色米讓吃飯這件事變得更有趣拷貝  

arrow
arrow

    絕色美食觀光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