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導指出,消基會檢驗連續性生長豆類及甜椒等農藥殘留不合格率高於農委會及衛生署,對此,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做出回應,他表示,檢驗結果有落差原因很多,包含過去農委會主要檢驗地點與採樣時點為田間尚未採收的農作物,至於衛生單位檢驗地點及時點則多落在農作物採收後到產品集散地或產品通路端,而消基會等民間單位採樣及檢查地點多在消費者端的量販、超市、傳統市場即有機商店等。馮海東表示,農委會除了深入瞭解不合格原因及產品來源外,並提出5大改進把關措施,同時也要求各地方政府落落實違規裁處,以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及消費者權益。

5大改進把關措施包含1.加倍抽樣檢驗高風險蔬菜,包含豆菜類、生食蔬菜及連續採收蔬果等,違規者除依農藥管理法處以15千元以上罰鍰外,違規農民將列為高風險追蹤對象;2.強化農藥之對象導,連續採收蔬果等,本會販賣及使用管理,落實違規用藥案件裁處,必要時定期公布各地方政府違規裁處情形;3.積極協助地方建立區域農產品安全自主管理機制,協助推動設置農產品生產專區及契作制度,並由各試驗改良場進行專案輔導;4.加速辦理農藥延伸使用措施,研議訂定合理殘留農藥容許量標準;5.針對豆菜類及甜椒主要產區(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辦理100場以上農民安全用藥講習。

此外,馮海東建議,儘量購買有品牌的蔬果相對較有保障,如通過產銷履歷或吉園圃安全蔬果,而且最好儘量購買當令蔬果、落實洗滌步驟,才可以食得更安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吉園圃 農藥不殘留
    全站熱搜

    絕色美食觀光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